刘龙耀 官方网站

+收藏:http://liulongyao.orgcc.com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刘龙耀资讯 正文内容
以心观物游于艺
2016-06-16    浏览(1248)    作者:周进    来源:刘龙耀 官方网站

以心观物游于艺

——读刘龙耀青绿山水画

文/周进


中国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一方面为当代中国画创作提供了足够的支持,一方面也向当代中国画的开拓创新提出了挑战。如果说在传统中国文化认同趋一的环境之下中国画长期以来形成以笔墨为中心的审美价值体系是使青绿山水受到冷落的根本原因,那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态以及人的生存环境、审美观念发生的巨大变化,中国画的格局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水墨画的一统天下已不复存在,而现代山水画在形式、内容、技法等方面的革新与探求,打破了传统水墨山水独尊的局面使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这一情境引发了我们对青绿山水这一古典样式的重新审视和认识,事实上也为青绿山水画提供了一个复兴和发展契机。

中国画承古开今的道路上,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刘龙耀,无疑是现代青绿山水画青年艺术家中的佼佼者。青绿山水作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类型,在中国古代艺术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甚至可以说青绿山水就是中国山水画的最初形态,蕴含了人类对宇宙与自然的认知,更寄托了寄情自然的关怀。这股流脉在宋元以来文人画勃兴的进程中渐退渐隐,因此在当代如何接续青绿山水的香火文脉,就成为一个重要且迫切的学术课题,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刘龙耀的青绿山水创作格外引人注目。

近些年来,刘龙耀的作品频繁出现在国内各大展览上且屡获奖项,让人们看到他雍然大气的艺术面貌、鲜明的艺术风格、蓬勃的时代精神及坚持青绿山水创作的理想。刘龙耀70年代初出生于湖南岳阳,90年代定居于广东。先后研习于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首届高研班、王天胜教授精英班。现任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祁恩进青绿山水画创作专项研修班班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祁恩进工作室中国山水画课题研修班班主任。笔耕不辍,教学相长。作为中国山水画的重要体系,青绿山水有着非常深厚的语言系统。刘龙耀在艺术实践中认真从青绿山水的传统中研习技巧,将古代青绿山水的形式技法融会贯通地进行取用,在每一幅作品中注重主体色调,重点研究“青绿”色调的丰富变化,石青石绿干湿并用,形成画面色泽的浑然整体,又以细微的变化分出冷暖与厚薄,使青绿的色调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变化,增加了丘壑形象的体积感。同时,十分注重画面的整体营构,追求的是磅礴的气势和壮美的意境,在这方面,可见他对山水画传统中的唐宋风貌情有独钟,有一种宏揽自然山川的壮阔情怀,着重表现的是“大山大水”所呈现出来的博大气象,在作品中突出地体现出以“势”取胜的特征,这与他豪爽的性情、开阔的胸怀有关,更透溢出他用浓墨重彩为山河立传的志向,体现了一位当代画家既向传统经典学习,更重在体现时代精神的美学追求。如《福地》《万壑祥云》《云拂大岭》等精品力作,都十分鲜明地展现了他雄浑的山水气象。同时,也正是由于他饱游山川、搜尽奇峰,在胸有自然丘壑素材的基础上,着重于山水的布局和营构,使笔下形象具有自然的真实性,而又超越了具体的自然景色。如《紫气东来》《铜墙铁壁》作品中,将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元素融入画面中,峰回路转,壮丽河山。其次,将水墨写意与青绿重彩相结合也是他艺术的一个鲜明特征。在《祥云》等作品中,体现出刘龙耀在中国画上全面的修养,这使得他在研究的过程中努力打通水墨写意与工笔重彩之间的界限,用写意的感受驾驭重彩的技巧,用青绿的语言表现写意的精神,从而使画面达到如同“水墨淋漓”般的“墨彩淋漓”。在这方面,他投入了长期的探索,由此避免了重彩可能滞涩呆板的弊端,而是充满了文人画的灵动意境。实际上,他的不少作品本身就是水墨渲染与重彩敷色相结合的结晶,亦工亦写,兼工带写,以“写”控制全局,以“工”突出重点,将彩和墨交织运用,形成浑然的彩墨交响。当代中国画的创造正处在新的文化语境中,时代生活的变迁,特别是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全球化的文化态势,使得中国画不能固守在封闭的空间里,而需要画家打开感受的维度,在精神上把握着时代变迁所透溢出来的文化气息,并将其转换为自己的感受和表达。刘龙耀难能可贵的正是他一直对当代美术的整体发展保持的关注。例如《五岳独尊》等作品中将现代绘画的形式探索和语言特征潜移默化为自己的感受,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对现代艺术中的构成、拼贴、重组等形式特征都有由衷的体悟和探索。

在体悟认识东方悠久的典雅传统艺术韵味之后,又对现代审美情趣加以观照,青绿也好,水墨也好,把自然景色的再现转换成生命情怀的映现,一直都是古今山水画家在画山水的过程之中的心理欲求。刘龙耀在青绿山水上孜孜不倦的探索,开拓出青绿山水新的境界。


标签:刘龙耀
分享:
发表给力评论,说两句!  共有 0 条评论